从沧海桑田的微山湖出来,我们来到屡毁屡建的曲阜孔庙。
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那是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的。
孔庙千百年来命运坎坷,但总体上是被历代帝王不断扩建。
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九进院落、460多间殿堂坛阁、54座门坊、13座“御碑亭”,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从而成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很可惜,我们再也找不到公元前479年以前孔子故宅的任何东西。
哦,有一棵合抱粗的桧树,据说是“先师亲手所植”,并说它生生死死已经五次复活,弄得神乎其神。
其实,这种桧树的代生乃是极其正常的自然现象。在台湾阿里山上,那些死去的桧树桩,生出二代甚至三代的,到处可见。
再说,看孔庙里那棵桧树形状,不像是五代生,因为没有林业权威的鉴定(鉴定并不难),姑且当个传说听听罢了。
毕竟,孔庙里还有不少汉唐以来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留下的真物。
走在这些真物里,倒让我产生了一些断想。
孔子创立的儒教到底是什么?它是宗教还是教化?自古以来就受到各种争议,正像屡建屡毁的孔庙,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儒教的原本了。
有一个历史现象很有意思:大凡政权进入到“历史周期率”的后半段,国风衰微,就有人推崇儒教是教化,用它来匡正民风;而进入到“历史周期率”的转折点,就有人登峰造极,想把儒教宗教化,用它来固守堡垒;
同时也一定会遭到强烈的反击,正所谓物极而必反。
远的不说,就从清中期的尊儒,到晚清康有为提出以孔子为教主,再到辛亥革命提出的打倒孔家店,可见一斑了。
其实,这都和孔子无关,而是历代统治势力利用的需要。
尽管现在还有人给儒教附加上教会必备的各种形式,但我可以肯定儒教不会是宗教,也不可能发展成宗教。
因为孔子在世时,中国已经错过了产生宗教的历史条件。
基督教产生时,面对的是各部落由图腾衍变出的多神崇拜乱象,在部落统一过程中,自然就有了独尊一神-上帝的历史需求;
伊斯兰教产生时,也面对着中东阿拉伯各部落多神的状况,于是出现了独尊真主的需求。
但是中国,孔子在世时,以不同图腾各自为神的部落已经支离破碎,诸侯各国直接是为领土和实物而战,用独尊一神来击败多神崇拜的需求早已过时,产生宗教的历史条件根本就不存在了。
我至今怀疑,中国历史上曾发过什么重大事件或灾难,而把中国的神化故事与历史传说割断了,把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割断了,所以,中国本身出现宗教的可能也不存在了。
另外,孔子个人的地位和经历也根本成不了宗教教主。
耶稣在创立基督教时,他是作为一种反政权的力量存在于民间的,最后他被作为谋反者钉死在十字架上。
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时,是带领人们反抗埃及法老的迫害,最终建立了一个伊斯兰教的国度。
至于佛教,尽管现在已经被列入宗教的范畴,但是连佛教内部本身,至今还有人并不认为自己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样是有神的宗教。
不过起码,释迦牟尼以印度王子的地位和影响力,针对社会的不公,创立了劝戒世人的佛教。
印度好像有这样的传统,比如后来的甘地,也是用这种和平方式来影响社会的。
而孔子,出身贫寒,游走列国,主要是用如何以仁政治国而为帝王出谋画策,从而提出了个人、家庭、国家的许多行为准则。
当时这样的人士多如牛毛,能自成一说的便有百家。
把孔子列入诸子百家之首倒也可以,而把他从诸子百家中另列出来尊为宗教,恐怕勉为其难。
儒教是贫寒学者带着良好愿望和才华为国家治世所用的,后来中国的科举制度,的确与此有关。
尊重原本,不走极端,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我想这应该是正确对孔子的态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