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七里夫子

物种古老,成熟晚,生活在黑龙江水底的鲟鱼.

 
 
 

日志

 
 

重赏报料始末(新闻职场告白72)  

2016-09-08 10:39:05|  分类: 职场告白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一家媒体的读者热线到底打造成什么样才是理想的?

2003年“夏令热线”结束后不久,部门经过头脑风暴,提出了读者热线的五大功能:一、接收读者对突发事件的迅速报料,使记者第一时间到达事件现场;二、24小时监控热点新闻,记者全天候待命采访,打造晚报时段生命线;三、倾听百姓投诉,通过记者的采访调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四、将百姓的建议传递给政府职能部门,在百姓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架起沟通桥梁;五,通过热线建立读者数据库和读者俱乐部,为晚报打造核心铁杆读者。

一、“重赏报料” 昙花一现

头脑风暴中,部门有记者提出要在读者热线的五大功能里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我十分清楚,要做好突发新闻,必须要有资金和硬件的基础。为此,我打了一份《关于开展“第一现场新闻”活动的报告》给报社领导,这份报告从推出“24小时热线新闻”,全天候接受读者报料的角度,提出了一个短期尝试的操作方案:时间为910日至1110日,为期2个月。口号是:“第一现场报料,千元奖金等你”。奖励办法:日奖100元;周奖500元;月奖1000元。经费来源:除日奖100元原来就由报社提供外,部门将拿出6500元来增设周奖和月奖,同时部门再拿出6000元作为采访交通费基金,以改变记者为赶赴现场采访常出现的稿费低于交通费的情况。

我之所以没有向报社伸手,而是决定由部门拿出12500元的内部经费,来短期应对读者报料的奖金和解决记者采访的交通费,是因为当时日常的100元读者报料奖也常常被报社财务拖着三四个月不发放,记者有时不得不自掏腰包垫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报社拿出经费搞突发事件报道,几乎没有可能。不过,我很想测试一下,新闻晚报社会新闻部的记者是否具备做突发新闻的能力,部门这点经费,搞一次时间限制在两个月的“第一现场新闻”活动,还能承担得起。

没想到,在上海媒体中,新闻晚报由此成了重赏报料的始作俑者。

活动奖励方案经领导同意并见报后,引起上海各家媒体的“跟风”。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报、新闻晨报纷纷在10月推出报料重赏,并反复攀比提高,其中新闻晨报财大气粗,把最高奖金提高到3000元。这一场花钱的竞争因为各媒体参与,刹不住车了。规定的两个月活动一结束,晚报社会新闻部也实在没钱了,但报社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停下来的意思,我只好再打两个报告给报社:

一是申请突发事件采访的交通费。晚报没有专用采访车,长期以来,为了报社的荣誉,社会新闻部很多记者倒贴车钱奔赴在突发事件的采访路上。有时派没有收入的实习生前去采访,车钱则是由部主任个人掏腰包。突发事件的采访,已经成了记者和部主任都感到是一件需要作出个人“牺牲”的事。据了解,这在上海媒体中独此一家。两个月的活动做下来,部门经费已经“弹尽粮绝”,无力再维持对突发事件采访的车马费支出。为此,向报社领导申请能参照新闻晨报的做法,每月对突发事件采访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报销。

二是申请给读者的报料奖金。在“第一现场新闻”活动进行了两个月后,给读者的报料奖金因社会新闻部无力继续承担,只得停止。而本市走市场的报纸在此影响下,已经推出1000元至5000元的热线报料奖,且计入报社成本。如果晚报想继续向报料的读者进行奖励,这笔费用就应计入报社成本。

这两个申请直到20042月才得到解决。一是报社给社会新闻部发放了2000元的乘车卡,专供突发事件采访记者使用。二是新闻晚报最高的读者报料奖也提高到3000元,由报社支出。不过实行了没几天,这一相互攀比重赏报料的势头,就被宣传部制止了。

在这几个月里,晚报社会新闻部做到了突发事件基本不漏,抓了不少独家的突发事件报道,在编前会上多次被表扬。通过活动,我们掌握了突发事件报道的规律,积累了经验,充满了信心:只要解决基本资金,增加专门版面,我们完全可以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和其他媒体比拼高下。尤其是活动结束后,晚报社会新闻部24小时热线新闻、全天候接受读者报料的制度保留了下来。

二、“昨夜今晨”的起步

晚报的生命线是每天的下半夜至上午。即半夜2400所有日报交版后,到上午11:00晚报交版前。在这个时段里发生的新闻都是晚报的独家新闻。为了弥补半夜的时段空缺,“第一现场新闻”活动结束后,社会新闻部决定从200411日起,克服仅有6名文字记者的困难,从中抽调2名记者开始夜间值班。

报社见社会新闻部人员捉襟见肘,同意我们向社会招聘,名额为4个。我们从网上应聘的152人中选出10人供领导考核。2月初,引进来自外地的陈阳波、张东平、熊国志、赵亢等4位新闻熟手,加上此时又来了2名见习记者,社会新闻部记者达到12人。我们开始每两人一组轮流夜间值班,时间从晚上2200到第二天早上7:00。夜间值班记者的任务是:接听热线报料电话、监控时段的电视、广播、互联网新闻;与消防、交巡警、120等“线人”保持联络,随时出击采访;早上用书面形式向当班编辑提供“当天新闻”。

部门的几位老记者也到处化缘,弄来了电视机、沙发、冰箱、微波炉……尽可能为夜间值班的记者创造一点休息和夜宵的方便。

2004210日,我打报告给寿总,认为人员已经到位,时机也已成熟,报社可以在第二版或头版设“昨夜今晨”栏目,我们要开始比拼独家新闻、比拼时段新闻了。

三、对读者投诉百分之百反馈

当时新闻晚报社会新闻部设置了热线电话、热线短信平台、热线电子邮箱,还有与上海热线、上海电台990联办的网络投诉平台。在“夏令热线”的周末特别行动中,我们曾做到了对百姓投诉100%反馈,现在,我们能不能对日常的读者投诉做到百分之百的反馈?大家一开始面露难色,我解释说,这要看从什么角度来理解“百分之百”,同时也需要我们为此做一个严密的流程。在重新梳理这些热线处理流程时,我们严格作了几项规定:

一是对记者认领的投诉线索,必须在2日内与投诉对象联系,如果投诉有误,须反馈不能成稿原因;对百姓投诉的采访,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交稿,稿件见报日前与投诉者沟通一次。

二是记者没有认领的投诉线索,由专职热线处理人员按内容分类,在3个工作日内将投诉分发到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并在之后5个工作日内收回政府职能部门的反馈意见(假如没有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反馈,提交部主任后派记者进行咨询或采访)。然后在2个工作日内,将反馈意见提交给投诉者。

以此计算,自接到投诉线索的10个工作日内,结束一轮的处理流程,第10日起将所有线索和处理结果存档备案。

这样的流程包括了记者的采访,也包括了督促政府职能部门的处理,实际上不就保证了对读者投诉百分之百的反馈吗?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督促政府职能部门处理读者投诉的过程中,不仅在政府职能部门中扩大了报社的影响力,也在读者中增强了报社的权威性。

四、《百姓留言》版好事多磨

2003128日、29日,社会新闻部曾打了两次报告给报社领导,策划与市信访办合作创办一个“百姓建言”的栏目。设立“百姓建言”的基础是因为来自市区两级信访办的一个数据:群众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已经占来信来访的25%。媒体完全可以从建议者的身上,从关心这个城市的老百姓身上,拿到这个城市在变动中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在得到报社领导支持后,我们给市信访办提出书面建议:在《新闻晚报》辟出一个新的专栏,与信访办进行全面合作。合作方法主要是两点:一是在专栏内容上进行日常报道合作,对出自市民建议而采取的许多重大市政举措进行报道,促进市民对这个城市的关心,推动市民建议向城市改造的良性转化。二是举办“百姓建言”活动,可以就某一问题征求建议、就某一“疑难杂症”组织百姓调查,让建议者与职能部门见面座谈,等等。使新闻晚报这个载体起到老百姓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的桥梁作用。

这封书面建议没有得到积极的反响。我们转向,尝试与各区政府网站合作的可能性。经过与宝山、虹口、浦东、普陀、杨浦、闸北、黄浦、卢湾、长宁、静安等区政府网站沟通,社会新闻部在当年819日,又拟定了新的“百姓建言”专栏策划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将栏目定位在为市民提供一个参与社会生活并提出自己设想的渠道,促成百姓建议的采纳与落实。在操作方式上主要是通过政府网站了解民意,提炼选题;利用网络资源发布信息,召集讨论、建议,交流市民反馈;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合作,促成合理化建议的采纳与落实;媒体则从这些建议中发现报道线索,发现新闻故事。适当的时候考虑引入市场调查公司协助相关的数据统计和调查,共同推进市政建设和城市进步。

寿总在这份报告上批示:很好!社会新闻部肯动脑筋,敢于挑战,晚报现在就需要这种勇气和精神,请老韩转告全体采编人员,谢谢你们的出色工作。

遗憾的是,好多区政府网站对与媒体进行这样的合作感到责任太大,不敢作主。

当时,由于社会新闻部同时在向读者赠送网络VIP邮箱、开启手机短消息网页,强化和第四第五媒体的结合,我们不想再迂回在可能没有结果的合作谈判上,于是放弃了“百姓建言”的设想,在10月下旬,推出了每周一期的《百姓留言》专版。

“百姓留言”类似于后来的微博,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简短,成为报纸与百姓互动的板块,其中投诉和百姓意见当然也牵动了各职能部门的神经。

五、最早的读者俱乐部

20039月起,社会新闻部开始筹划建立“新闻晚报读者俱乐部”,这在上海媒体中尚是首家。

读者俱乐部的数据库来源于两个渠道:

一是报纸与上海热线合作,向订阅新闻晚报的读者赠送网站VIP邮箱(在2003年时,网站的VIP邮箱是收费的,每月为8元,一年为96元),读者通过订报单上的密码,可注册成为《新闻晚报》读者俱乐部会员,参与《新闻晚报》组织的各项有奖活动。比如可以在网上与喜欢的采编人员约见;可参加报社组织的读者记者面对面活动;等等。二是报纸与移动和联通合作,开辟手机短消息网页,接受社会的报料和投诉。网页上会自然形成发送短消息读者的手机号码、时间、内容以及跟踪本报对报料及投诉内容处理的数据。

根据保守的估计,在一年内俱乐部成员应该能达到2万人到5万人之间。通过读者数据库,新闻晚报可以开展各种网上活动和微型调查;从会员中挑选新闻晚报的“社会监督员”、“信息员”、“通讯员”,定期培训,参与办报,增强报纸凝聚力;总编等领导可作客上海热线,与读者直接沟通,让社会更加了解新闻晚报;还可以利用网络点击率为企业进行调查,为投入广告的企业提供新的服务。

200312月初,新闻晚报在读者俱乐部中发起“你眼中的报纸”调查,有5个问题:您喜欢哪种形状的报纸?您希望新闻晚报有多少个版面?您认为现有的版面中哪些需要扩版?您最喜欢的周刊是什么?您还希望增加什么新版面?每个问题下有若干选择答案,读者只要按字母回复即可。调查持续一周,我们收到2000多个回复,其中仅1210日一天,短信调查回复为246个,邮箱调查回复为92个。这个数据说明,移动短信的互动性在当时已经大大超过网站邮箱了。

20031213日,在一家五星级酒家,召开首次“新闻晚报读者俱乐部见面会”,晚报主编和经营公司、发行部领导都出席了,当场抽奖,其中最高奖项是两个去新加坡旅游的名额。

从“读者热线”到“读者俱乐部”,新闻晚报这种依托网络和短信建立的纸媒与读者全方位的互动形式,在上海媒体中属首创。实际上,这是我们对发展方向、发展模式、战略产品的一次具有前瞻性的选择,原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原创和拓展,但作为社会新闻部来说,囿于工作职责外延和权限的制约,只能点到即止。

  评论这张
 
阅读(14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