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七里夫子

物种古老,成熟晚,生活在黑龙江水底的鲟鱼.

 
 
 

日志

 
 

什么是网格记者(新闻职场告白94)  

2016-10-15 17:19:28|  分类: 职场告白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我从来都没看好所谓的社区报。

2009年和2010年,当新媒体产业已经呈现引领媒体产业潮流的趋势,而传统纸媒已经出现逐步衰微的征象时,上海新民晚报和新闻晨报却没有引进新媒体的方式,仍然依赖传统的模式,先后推出了社区版和社区报。我感到纳闷:都什么年代了,还要花费纸张、排版、印刷的成本,去发行已经被年轻人弃之一边的纸媒?就好像一个射击者手中的武器和枪法不灵,不去提高,反而去调整靶纸,这又于事何补呢?

后来碰到任新民晚报社区版的主编顾龙,由于既是老知青又是大学校友,我直言不讳地问过他:为什么不搞社区网?

在对业务进行探索时,我常常会忘记交际中的一些忌讳,这可能是我的一种不成熟吧。记得2007年集团一次在郊区举办干部学习班,分组讨论时请大家对集团的工作提建议,我针对集团的网站提了好多意见。批评集团的网站虽然列出了各报的版面和内容,但只不过是报纸上网,缺失了网站的即时传递和交流互动功能。建议集团网站让各报参与共建,要为各报建立热线报料、与读者互动、活动与调查、市场评估和订阅发行等等网站应有的功能。我在发言时,会议气氛十分静寂,我傻乎乎地还以为大家听得很认真。一散会,有人悄悄告诉我:你不知道呀,主持会议的组长就是集团网站的负责人。

后来,我还听到纸媒行业内有人放话:报纸是没有希望的,办网站是做做样子的,只有搞房地产才是最实惠的。对这种消极的情绪,我很不认同。所以,2009年春季学实活动中,要求人人填调查表时,我将自己对报网结合的这些想法整理了一下,用最简略的话写入了调查表:新闻制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纸媒上,希望能做到报网两条腿走路。让目前的采编各部门分别与网站的各板块对口衔接,各版面的责任编辑同时就是该网页的版主,并在技术上与读者实现完全的互动,从而走出新闻报在传播方式、经营方式上的新路。

没想到在学实活动进入调研阶段时,这一想法与许多同仁达成共识,形成了“让晚报人一身两职,亦报亦网,报网互动,同步发展”的建议,并写入了调研报告。

但这个建议连同建立互动部的建议,最终没有纳入到新闻晚报的总体方案中。也许,建网对新闻晚报来说当时确实有人力和财力上的困难,但是对有人力和财力都没有问题的新民晚报和新闻晨报来说,与其投入费力背时的社区报,真的不如去投入有发展潜力的社区网。

“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说实在的,采编人员“一身两职,亦报亦网,报网互动”,是晚报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对未来媒体发展能冷静思考者的梦。2001年我在担任社会新闻部主任时,在与网站的合作中得到启发,除了以“报网联动是一场技术革命”为题写了论文外,平时对部门的年轻人也不止一遍的说过:你们不要把自己看作一个报人,而要把自己看作一个新闻传播者,要学会操作各种新闻载体,为将来的媒体格局变化作准备。2004年社会新闻部成为大部时,我又设想过将来报网联动时记者要承担的角色,提出了“网格记者”的概念。

直到2009年学实活动中,毛总和寿总对我在2004年提出的“网格记者”概念还觉得很有意思,要我对新进报社的年轻记者讲一讲“什么是网格记者?”我做了如下的发言提纲:

网格记者,是今后报网联动的一个前奏。而且是现在纸媒可以提前布局操作的一种准备。

所以,对我们今天来说,问题先应该这样提:什么是新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现在还没有定论。

它是从近年流行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中衍生出来的,目前作为一种尝试被少数媒体应用在新闻采集中。

所以,我们可以模仿“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定义,给新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也下一个定义,即:将现代工程科学与现代传播科学有机结合,将数字技术整合集成并应用于新闻管理领域,进行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的现代化新闻管理模式。

定义可以模仿,但整个模式的体系,却要靠我们自己从现在开始的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创新去最后形成。

我们讲新闻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创新。首先,它将过去被动应对新闻线索的采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线索和完成对线索的策划;第二,它是新闻手段的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信源的收集、传递过程和对信源选择判断的数字化上,保证信源处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第三,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策划、派遣、成稿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新闻采访的能力和水平。

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新闻网格化管理,应该成为今后要走向数字化的新闻晚报不能错过的尝试。

新闻的网格化管理是一件复杂的工程:它必须要有对数字化平台的资金投入,必须要对原有记者条线的重新打破,必须要对目前内部结构框架的重新整合,必须要颠覆现在的操作流程和制度,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新闻团队。

关于推进网格记者的初步设想:

我们现在做不到全部,却不能因此而放弃尝试。

希望在这样的尝试过程中,能将前面提到的那几个“必须”慢慢地跟上来,而不至于让这种尝试因缺少必要的条件而夭折于中途。

作为尝试的开头,我今天只能简单地对大家就如何做好“网格记者”,即记者个人如何做好网格化的新闻采集,提供几个初步的设想:

一、既然是网格记者,那就是块状的新闻采访。在你的网格中,不再按本报目前的部门分时政、社会、经济、科教、文娱、体育等条线,而是要将所有有价值的线索一网打尽。

二、以网格化的名义,打进你的网格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他们大多已经搭建社区网格化信息平台。网格记者要善于利用社区的网格化,和其融为一体。

三、网格记者要建立二级网格,一是街道,因为它是政府的管理机构,二是居委(社区),因为它是最基层的网格单元,而最重要的是立足居委(社区),它是记者的责任网格

四、网格记者要与社区事务进行衔接。目前,我市的社区事务主要集中在民政、计生、就业、社保、城管、创建、综治、党建等方面。在具体划分时应注意衔接以下因素:一是居民小组和党支部管辖区域的划分;二是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三是市容环境卫生和城管执法区域的划分;四是社区卫生服务区域的划分;五是治安及户籍管辖区域的划分;六是小学学区的划分。紧紧盯住这些区域可能出现的进一步拓展和变化趋势,建立起这些方面的人缘关系,十分必要。

五、网格记者要关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重要场所,如:居民楼院、商务楼宇、街区、市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以及驻区单位、公共服务站所等。网格记者应该在这些场所的工作者中找到自己的线人,其中包括专职社区工作者、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楼栋长、清洁工,社区民间组织以及各方面的社区志愿者等。

六、网格记者要关注社区网站(网页),包括政府的和民间的,争取在此类社区网站(网页)上创办可以与网民互动的记者栏目,并将社区网站的负责人或版主发展成自己的线人。

七、当然,网格记者要充分利用新的传送媒介,加快信息传递和建立信息资料,但是,网格记者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不要仅仅利用电话网络联系自己的线人,还应该定期到自己所负责的责任网格上巡查;主动发现问题,培养线人,促进网格化的形成。

这只是对网格记者的一些初步设想,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能进行一次业务交流,因为我们相信,最好的创新一定是在实践中由一线记者完成的。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报社要为此创造条件。比如:绘制“网格记者地图”,搭建数字化传递滚动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判断策划制度,实施评估考核体系等等。既然要启动网格记者,那么,报社就必须实施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还是那句话,没有报社的配套改革,网格记者就会夭折;有了报社的配套改革,我们就能创造一个全新的新闻团队。

当然,“什么是网格记者?”的发言,充其量只是一次概念的推送,是一个务虚的探讨,而不是晚报要操作实施的方案。二年后,我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才形成了一个晚报采编整体转型的操作方案:《关于“上海生活圈”总体框架的设想》。

  评论这张
 
阅读(18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